独角兽,在神话传说中是一种稀有而高贵的生物。2013年,美国硅谷天使投资人Aileen Lee首次提出独角兽企业,用来描述那些成立十年内、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具有创新性强和高成长性特征的初创企业。
时隔12年,深圳已然成为培育硬科技独角兽企业的沃土。根据《GEI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5》(简称《报告》),2024年中国独角兽企业372家,其中,深圳独角兽企业42家,总估值1599亿美元,平均估值37.1亿美元;新晋独角兽企业13家,数量全国第一,占全国新晋独角兽企业总量的四分之一。
值得关注的是,深圳是在“北上深广杭”五个城市中,唯一一个独角兽数量有增加的城市,且是大幅增加。
长城战略咨询董事长武文生向南方财经记者表示,深圳是全国孕育独角兽企业的重要力量,独角兽企业集中在“硬科技”新领域,前沿科技赛道企业占比超6成,全球化特征明显,全球化企业占比超八成。随着深 创投 、 国信证券 等金融力量对独角兽企业的加持,深圳形成的创新生态将有助于更多独角兽诞生。
近十年深圳独角兽赛道变化显著
《报告》遴选的2024年中国独角兽企业,指的是2014年及之后成立,获得过私募投资且尚未上市,最近一轮融资的投后估值超过(含)10亿美元的企业。
根据《报告》,2024年全国独角兽企业达372家,总估值突破1.2万亿美元,其中11家超级独角兽贡献近四成估值。在资本层面,人民币融资占比升至74.3%,国资参与度达60%,投资重点明显向"卡脖子"技术领域倾斜。
从行业分布看, 集成电路 以56家企业、1618亿美元估值连续四年领跑,商业航天以150%增速成为增长最快领域,前沿科技企业占比高达70.2%。
从地域分布看,北京75家、上海59家和深圳42家形成第一梯队,其中深圳独角兽企业总估值为1599亿美元,平均估值37.1亿美元。
值得关注的是,就新晋数量来说,深圳以13家新晋独角兽数量居全国首位,分别为引望智能(智能网联)、荣耀(智能硬件)、元象XVERSE(VR/AR)、康诺思腾(手术 机器人 )、杉川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礼鼎 半导体 (集成电路)、宏芯宇(集成电路)、创想三维( 3D打印 )、猿人科技(智能硬件)、 拉普拉斯 ( 清洁能源 )、英飞源(清洁能源)、编程猫( 互联网 教育)和蕉内(网红爆品),其中拉普拉斯为同年新晋并上市企业。
企业投身“硬科技”领域明显。2024年深圳独角兽企业分布于集成电路(6家)、机器人(4家)等22个赛道,前沿科技赛道企业比例为66.7%。新获融资企业有10家,分布在机器人、VR/AR、智能网联、智能硬件等赛道。
这也是近年来深圳独角兽企业赛道变化的主要特征。根据GEI追踪,2016-2024年九年间,深圳累计出现78家独角兽企业。而2019年以前,深圳独角兽企业多为 智慧物流 、智能硬件企业,2020年开始出现喜茶、 奈雪的茶 、KK集团等网红爆品企业,2022年起, 人工智能 、机器人、集成电路、清洁能源等“硬科技”赛道独角兽企业数量增多。
此外,深圳独角兽企业八成以上布局全球化,这些企业通过设立海外工厂、搭建营销网络等方式,拓展全球市场。 欣旺达 动力投资在匈牙利建设 新能源 汽车动力电池工厂,抢抓欧盟电动车市场机遇;XREAL的AR设备近日成为全球首个获得Google Play认证(非GoogleTV)的AR计算盒子,其海外市场营收规模占比超过三分之二。
在聚焦前沿科技领域和全球化布局之外,深圳独角兽企业还呈现由大企业孵化而成的成长速度快特征。润鹏半导体由 华润微 与深圳市地方国资共同出资设立,深重投、深圳引导基金、宝安区引导基金均有出手,估值150亿元。引望智能背靠华为,塞力斯投了115亿元,阿维塔投了115亿元,短短一年估值达到1150亿元,成为成长速度最快的超级独角兽企业。
从上市情况看,截至2025年6月,近三年上榜的独角兽企业中共有7家独角兽企业实现上市,包括 优必选 、 华大智造 、 奥比中光 、 云天励飞 、 晶泰控股 、 速腾聚创 、拉普拉斯。在2024年42家独角兽企业中,已有上市计划的12家,其中1家货拉拉递表,5家已辅导备案,包括荣耀、欣旺达动力、正浩创新、创想三维和飞骧科技。
2024年深圳独角兽企业获得投资具有“低频、大额”特点,共有10家获得投资,在已披露投资金额企业中,引望智能、英飞源、云鲸智能、太若科技、元戎启行等获数亿元人民币投资。
国资国企成独角兽重要培育力量
事实上,深圳独角兽企业实现高速成长,正是这座城市面对激烈的全球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经济韧性与增长潜力的生动诠释。
近年来,深圳高度重视独角兽企业梯度培育,聚焦“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领域,引导汇聚金融、创新、场景、人才、市场等要素资源,助力更多独角兽企业诞生。
今年3月,《深圳市有力有效支持发展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累计培育瞪羚企业1000家、独角兽企业80家。
可见,在培育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方面,深圳希望3年内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集聚高地。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支持独角兽企业发展更多需要的是创业投资和耐心资本。
“对独角兽企业成长来说,投资是最重要的需求,企业做好底层技术、定好产品方向,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连续完成五轮融资,融资金额8亿的图灵量子创始人兼董事长金贤敏告诉南方财经记者,在投资环境里需要企业和投资人的相互配合,通过投资,支持有潜在换道超车可能性的硬科技企业成长。
国信证券投资银行委员会委员、投资银行事业部TMT业务总部总经理崔威表示,深圳是科技创新的沃土,目前既培育了以华为、 比亚迪 、大疆、腾讯为代表的大而强的科技巨人,也有不计其数的小而美的科技新秀、独角兽企业,这和深圳的耐心资本培育分不开,不但有政府引导基金的前瞻性布局,还有深圳投资企业和投资公司的坚守和陪伴。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等八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深圳金融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发挥深圳市科技创新种子基金作用,支持培育更多“未来之星”;同时提出有效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支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以深创投为代表的 深圳国资 国企机构成为新质生产力重要培育力量。”深圳私募基金业协会会长单位深创投总裁刘苏华表示。
在他发布的《深圳市独角兽企业及瞪羚企业研究报告2025》显示,36%榜单企业获得深圳市政府引导基金支持,累计投资超400笔,累计投资金额近200亿元,引导国投招商、红杉资本、毅达资本、中芯聚源、中信资本等近20家非深圳机构投资深圳榜单企业,主要投资赛道分布在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新能源、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领域。
长城战略咨询大湾区研究院院长孔伟强向南方财经记者表示,深圳是全国工业第一城、全球十大金融中心,还拥有众多头部金融机构和超万亿规模的产业基金群,为创新企业提供强大资本支撑,有望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独角兽企业集聚高地。
“实际上,今天深圳拥有的数十家独角兽企业正是城市成千上万高新技术企业、‘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的代表。”深圳大学 粤港澳 大湾区新兴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龚晓峰向南方财经记者表示,接下来,深圳要持续构建完善的创新生态和机制,持续鼓励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氛围,助推独角兽从高估值转化为高产值企业,以此真正实现新兴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