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利好来了!新能源,重大突破!

证券时报网04-29 20:53

新能源赛道传来重大利好。

 

今天,我国首个建设在高风速海域的海上光伏项目——三峡集团东山杏陈180兆瓦海上光伏电站项目在福建实现全容量并网。该项目年平均可提供清洁电能约3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9.0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排放约24万吨。

 

目前,海上光伏正成为能源转型的核心赛道之一。分析人士指出,在国家与地方政策推动下,海上光伏作为新能源发展的新增长点,正处于由试点示范逐步迈向商业化运营的关键阶段。

 

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海上光伏的大规模装机预计将在2025年至2027年期间加速推进,并在2030年前后实现全面规模化发展。到2027年中国海上光伏总装机量将突破6000万千瓦(60GW),市场规模达2400亿元。

 

里程碑事件

 

据央视新闻,今天(4月29日),我国首个建设在高风速海域的海上光伏项目——三峡集团东山杏陈180兆瓦海上光伏电站项目在福建实现全容量并网。

 

东山海上光伏项目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海域,总装机容量180兆瓦。项目所在地太阳能资源丰富,但全年风速都较大,最大风速超过48米/秒,这是我国首个建设在如此高风速海域的海上光伏项目。

 

项目团队通过自主研发的“多桩+斜撑”整体支架结构和抗台风型基础设计,结合高适应性施工装备,成功攻克了强风浪冲击和潮汐带安装难题,为同类海域光伏开发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路径和经验。

 

据了解,项目配套建设一座110千伏陆上升压站和18兆瓦/36兆瓦时的储能系统,年平均可提供清洁电能约3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9.0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排放约24万吨。未来,项目计划把海域空间划分为上层光伏发电区与下层渔业养殖区,进一步拓展海域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

 

三峡东山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建文表示:“我们是福建省第一个海上光伏项目全容量投产,也是在高风速海域、能够设计投产的第一个光伏项目。无论是从经济效益上来讲,还是从节约二氧化碳排放、推动绿色经济发展、达到‘3060’双碳目标的意义来看,在海洋探索、走海洋经济强国道路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三峡集团福建分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蒋光遒表示,未来,三峡集团福建分公司将继续做好“海”的文章,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保双重效益,为福建向海发展、建设“清新福建”贡献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中国海上光伏项目持续取得突破性进展。去年11月,国华投资山东垦利100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首批发电单元成功并网发电。该项目是全球最大的开放式海上光伏项目,也是全球首个吉瓦级海上光伏项目,其成功并网为我国乃至世界海上光伏产业的规模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国华投资山东垦利100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位于山东省东营市东部离岸8公里的开放海域,项目用海面积约1223公顷,总装机容量1吉瓦,采用分块发电、集中并网的方案建设。

 

该项目在全球率先采用大型海上钢桁架平台式固定桩基施工技术,安装了2934个光伏平台,单个平台长60米、宽35米,并在国内光伏产业领域首次应用了66千伏海缆+陆缆大容量、长距离输电技术,传输容量更大、成本更低。

 

大规模装机的关键节点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海上光伏成为能源转型的核心赛道之一。

 

分析人士指出,在国家与地方政策推动下,海上光伏作为新能源发展的新增长点,正处于由试点示范逐步迈向商业化运营的关键阶段。海上光伏是能源转型与海洋经济融合的关键载体,能够通过利用海洋空间,有效缓解陆上光伏面临的用地紧张问题,同时靠近沿海用电负荷中心,减少远距离输电损耗,提升能源消纳效率。

 

当前中国海上光伏仍以桩基式“渔光互补”项目为主,漂浮式技术处于实证阶段。但根据各省规划,2025年将成为关键节点。

 

根据综合政策规划、技术进展及市场预测,海上光伏的大规模装机预计将在2025年至2027年期间加速推进,并在2030年前后实现全面规模化发展。

 

结合各省规划,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到2027年中国海上光伏总装机量将突破6000万千瓦(60GW),市场规模达2400亿元。这一阶段将通过规模化生产和技术迭代(如漂浮式技术、抗风浪材料)实现成本下降至4000元/千瓦以下,推动经济性显著提升。

 

需要关注的是,与传统陆上光伏项目相比,海上光伏的成本结构有所不同。以往的“沙戈荒”光伏项目中,光伏组件成本占比高达40%—60%,但随着价格下降,这一比例有所降低。然而,在海上光伏项目中,光伏支架及装机工程的成本占比始终是最高的。

 

根据国家《关于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的指导意见》,2030年海洋能总装机目标为40万千瓦(包括风电、光伏等),但实际海上光伏装机可能远超该目标。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2030年全球海上光伏装机容量有望达500GW,中国将占据重要份额。

 

届时,中国沿海九省二市将形成多个千万千瓦级基地(如江苏计划2027年达1000万千瓦),并通过“风光储氢一体化”模式提升综合效益。

 

中国海上光伏的大规模装机将在2027年前后迎来爆发式增长,并在2030年形成成熟的产业生态。政策支持、技术突破和成本下降是核心驱动力,而解决生态协调与深海技术难题将是持续发展的关键。全球范围内,海上光伏有望在2030年后成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