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人身险外资持股比例“松绑”满5年!外资新一轮布局从“试水”到“跑步进场”

券商中国01-06 14:58

自2020年1月1日正式取消经营人身险业务的合资保险公司外资持股比例上限,迄今已满5年。

 

这一变化在中国保险业历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意味着中国最大的人身险市场正式对外资全面放开。2022年,不再限制外资保险公司持有保险资管公司股份的比例上限。至此,外资投资中国保险市场的空间全面打开。

 

5年来,伴随着金融业扩大开放的政策红利落地,外资在中国保险市场新一轮布局从“试水”进入“跑步进场”阶段,各类业态多点开花,中国保险市场呈现百花齐放态势。

 

业态布局“多点开花”

 

前不久,史带财险发布股权变更公告,史带补偿及责任保险公司(下称“史带补偿”)已通过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以每股2.5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公司原股东上海锦江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原持有公司股份1120万股,占总股本的0.78%)的股权。该项交易总金额2800万元,目前,股权转受让各方已签署交易协议。

 

目前,史带补偿、史带保险和再保险公司合计持有史带财险股份99.22%,两家公司均为史带国际有限公司(下称“史带国际”)子公司。待股权变更获批之后,史带财险将成为外资全资控股的财险公司。

 

这是5年来外资新一轮布局中国金融市场的一个缩影。2018年底以来,金融业扩大开放的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包括取消外资机构进入中国相关金融领域的总资产规模限制,强调在金融业对外开放中内外资一致的原则,允许境外金融机构投资设立、参股养老金管理公司、取消人身险公司外资持股比例上限等。

 

2020年成为外资保险新一轮布局元年。这一年,中国首家外资独资保险控股公司安联控股正式开业;友邦人寿正式完成了“分改子”,成为中国内地首家外资独资人身保险公司;首家外资背景养老保险公司——恒安标准养老保险有限责任公司获批设立。

 

5年来,外资新一轮布局中国保险市场从“试水”到“跑步进场”。通过新设机构、扩大持股等方式,外资新设或独资机构涵盖保险集团、寿险、养老险、保险资管公司等多个业态。

 

例如,2021年9月,中国首家外资独资保险资管公司——安联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开业;2022年,安联人寿成为中国首家合资转外资独资的人寿保险公司。

 

2023年8月,德国安顾集团及其权属企业获批在德华安顾人寿的持股比例由50%提升至65%,表明安顾集团将持续发力中国市场,拓展本地业务。

 

2024年10月,两家外资保险机构接连获批筹建。金融监管总局发布批复,同意美国保德信保险公司筹建保德信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并成立保德信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筹备组;同意法国巴黎保险集团、四川银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大众汽车金融服务海外股份公司筹建北京法巴天星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12月,金融监管总局批复同意国民养老变更注册资本,新增安联投资为公司股东。安联投资以约2.84亿元(约3900万美元)完成认购国民养老发行的约2.28亿股新股,对应该公司2%的股权,成为国民养老首家外资股东。

 

与此前外资投资不同,新一轮外资布局中,不少外资股东倾向于获得经营权和控股权,这类股东一般有着明确的拓展中国市场目标,把控经营权在其看来有利于更好实现既定经营目标。

 

一家曾经担任外资寿险公司总经理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合资险企的最大问题在于股东双方对于本土化经营战略的理解能否一致。一旦股东理念的不一致,过高的对内沟通成本以及摇摆的策略,都将导致合资险企“水土不服”、业绩表现不佳。

 

不过,并非所有的外资股东都倾向于独资持股保险公司。在一些外资股东看来,资质雄厚的中资股东伙伴或者稳定的经理人团队都是难得的资源,他们并不愿意改变现状,这类公司一般都有较好的经营业绩。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境外保险机构在境内已经设立了67家营业性机构和70家代表处,外资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2.4万亿元,在境内保险行业市场份额已经到10%。全球最大的40家保险公司有近半数进入中国市场。

 

各有特色,打法不同

 

总体来看,大部分外资险企保费体量总体偏小。这是由于,外资险企一般比较坚定执行价值发展战略,更加注重高价值的保障型业务发展。在金融业对外开放利好政策下,有外资公司在做大做强的路上展开探索,友邦人寿是个典型例子。

 

1919年,美国人史带在上海创立了AIG集团的前身公司美亚保险公司,1921年创立了友邦人寿保险公司,使AIG成为极少数起源于中国的外资保险公司之一。1992年,友邦保险在上海设立分公司,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家进入中国保险市场的外资保险企业。

 

2020年6月,友邦获批将友邦保险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改建为友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2020年7月,友邦人寿正式成为中国内地首家外资独资人身保险公司。对于友邦人寿来说,“分改子”具有里程碑意义。

 

“分改子”前二十多年间,友邦一直只在上海、北京、广东、深圳、江苏等五地开展业务,但中国内地市场已逐渐发展成为友邦保险集团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分改子”前,这些机构都属于平级,“友邦中国区总部”一直发挥着实质上的整合作用,并没有实体法人资格。

 

“分改子”完成后,友邦人寿管理架构更加顺畅,机构扩张随即启动。2020-2022年,友邦人寿业务拓展至河南、湖北、四川等新地区。2024年10月以来,友邦人寿的安徽、山东、重庆、浙江等四家省级分公司相继获批筹建,区域布局进一步加快。

 

从业务特点来看,友邦最早将营销员模式引入内地,亦是中高端营销的代表性公司。机构拓展的同时,友邦逐步将该业务模式复制到更多省份。

 

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友邦人寿新业务价值增长36%,创出新高。其中,营销员渠道新业务价值实现20%的增长,年化新保费、新客户数量分别录得21%、30%的增长,在同业中表现亮眼。

 

友邦保险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李源祥去年11月表示,友邦保险在中国内地执行的拓展策略取得卓越进展,近日先后获得批筹安徽、山东、重庆、浙江的分公司。在按计划进入这些地区后,公司将进一步接触超过1亿的潜在客户,并可触达中国内地逾70%的寿险市场。这是友邦保险在中国内地发展历程中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亦将继续为寿险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随着规模扩大,友邦未来还能不能保持目前的特色,是业界关注的重点。据记者了解,友邦人寿业务节奏依然注重稳扎稳打,并将现有的卓越营销员体系真正复制到新区域,虽然省级分公司增加,但开拓更大的县域市场仍持谨慎态度。

 

另一个外资拓展中国保险市场的典型例子是安联集团。与友邦不同,安联采取了集团化模式。

 

作为深耕中国市场的大型全球性保险集团之一,安联集团目前在中国已经拥有了包括寿险和健康险、财产险、资产管理、救援服务、信用保险和基金管理等业务在内的全部核心业务,全面致力于在中国金融市场上的发展。

 

其中,安联控股由德国安联集团独资设立,是中国首家外资独资保险控股公司。2019年11月14日,安联控股获批开业,2020年1月16日,安联控股在上海正式开业,进一步加强了安联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和定位。

 

作为安联集团在中国的重要保险控股平台,安联控股目前是安联人寿、安联资管的实际控制人。2021年9月10日,中国首家外资独资保险资管公司——安联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开业,成为安联集团在中国整体战略布局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2022年9月22日,中德安联人寿完成股权变更登记,安联控股持有中德安联人寿100%的股权,中德安联人寿就此成为中国首家合资转外资独资的人寿保险公司。2022年12月,公司获批更名为安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这一版图还在完善。2024年8月19日,金融监管总局批准安联保险集团将持有的京东安联8.59亿股股份转让给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转让后,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持有京东安联8.59亿股,持股比例为53.33%,安联保险集团不再持有京东安联股份。12月,安联集团旗下安联投资参股国民养老2%股权获批。

 

去年11月举行的安联中国前瞻财富论坛上,安联控股总经理林顺才表示,2024年是安联中国控股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中国市场是安联集团非常重要的市场,安联在中国也是希望不断成长,在安联亚洲甚至是安联全球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这也是我们未来期待的方向”。

 

林顺才进一步介绍,未来安联控股会建立一个平台,希望能够通过这个平台有效地整合集团资源,然后与安联在中国的所有公司更加紧密合作,为客户提供更完整和更优质的金融服务,这是公司未来在中国市场很重要的项目。

 

金融业高水平开放持续发力

 

外资机构深度参与内地金融市场,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近年来,中国内地金融业加快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格局,陆续出台多条开放新措施,取消了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减少了外资准入数量型门槛。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将不断深化金融业的改革开放,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支持在华外资机构更加全面深入地参与中国金融市场。

 

中国人民银行1月4日对外公布了2025年的重点工作,其中提及,2025年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扩大内需、稳定预期、激发活力,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目前,外资保险巨头布局中国市场的步伐远未停止。可以预期的是,未来,外资保险与中资保险将从多个层面丰富中国保险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