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报透视:整体承压却暗藏亮点,这些行业逆势高增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上市公司的中报就像“期中考试卷”,能直观看到企业上半年的盈利情况。今年港股的中报有点“喜忧参半,一方面,4月开始的外卖大战确实给部分互联 网龙 头带来了压力,另一方面,不少板块反而交出了超预期的答卷。
先说说受影响的部分。阿里、美团、京东这些参与外卖竞争的企业,上半年都加大了投入,销售费用涨得很明显,阿里花在销售上的钱同比多了45.2%,美团多了32.5%,京东更是多了76.9%。虽然营收还在增长,实实在在赚的经营利润却打了折扣,阿里经营利润同比降了3.2%,美团降了52.4%,京东降了48.1%。这也导致港股整体盈利增速有所放缓,全部港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1%,比去年同期的10%低了不少;就连大家关注的 恒生科技指数 成分股,增速也从去年的61.5%降到了21.6%。
但别只盯着“不好看”的部分,还有很多板块在悄悄“发力”:
(一)科技板块里的“优等生”
虽然恒生科技整体受外卖战影响,但内部分化很明显。做技术硬件(比如各类 电子设备 、芯片相关)和 软件 服务的企业,利润依然“高歌猛进”——上半年技术硬件净利润同比涨了101.7%,软件服务也涨了31.3%,而且整个恒生科技板块的盈利效率没下降,ROE(净资产收益率,衡量赚钱能力的关键指标)和去年一样保持在14.2%。
(二)周期与金融的“回暖”
材料类企业(比如化工、金属相关)受益于原材料涨价,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大涨70.5%,去年同期还是下降13.4%,环比改善很明显;多元金融(比如 券商 、资管公司)因为股市成交量变多,利润也涨了64.7%,远超去年同期的19.3%。
(三)医药和日常消费的“稳”
生物制药企业上半年利润同比涨了35.6%,延续了去年的增长势头;就连大家日常用的家庭个人用品,利润增速也比之前小幅改善,属于“稳稳的幸福”。
二、预期变化:消费下修,科技、医药仍被看好
中报是“过去时”,而市场对企业未来盈利的“一致预期”,更能反映当下的投资情绪——简单说,就是机构、分析师们集体判断:这家公司未来能赚多少钱?
从7月到9月初,港股整体的盈利预期确实“降温”了。一季度的时候,因为AI相关的利好,大家对港股盈利还很乐观;但二季度外卖战打响后,预期就慢慢往下调,尤其是7月后竞争升级、中报披露了具体影响,预期下调得更明显。恒生科技指数2025年的EPS(每股盈利)增速预期从7月初的34%下调至9月的14.7%, 恒生指数 更是从正增长下调至负增长。
不过这种下调不是“全面撒网”,主要是被“可选消费”拖累了——可选消费就是大家不是必须买的东西,比如家电、汽车、高端零售等,其增速预期从27.2%大幅下调至8.6%。
相反,材料、医药、资讯科技、金融等板块的盈利预期仍在上修通道中:
材料板块从70.4%上调至80.4%;
医药板块从90.2%上修至92.8%;
资讯科技板块从25.3%微升至26.7%;
金融板块从3.0上调至4.3%。
这反映出,尽管大消费面临逆风,但上游资源、科技制造和医药等领域的基本面势头依然获得专业投资者的认可。
三、未来展望:AI赋能+政策发力,港股行情有望延续
看到这里,可能有投资者会问:下半年港股还能接着涨吗?其实从基本面和资金面来看,四季度有两个关键“转机”,或许能让港股行情继续。
转机一: 互联网 叙事从“外卖战”转向“AI赋能”,业绩预期有望回暖
最近全球AI领域动作不断,Anthropic、Google、OpenAI等相继发布大模型新版本,并宣布超大规模基建投资计划,反映其对AI应用回报的乐观判断。2024年麦肯 锡 调查显示,生成式AI能帮企业降成本、增收入,比如在供应链管理、金融分析、市场营销这些领域都有用。就连国外的企业,比如Meta(扎克伯格旗下)都提到,AI工具让广告推荐更精准,广告展示次数同比增长11%、均价提升9%。
国内的AI进展也没落后:DeepSeek计划年底推出对标OpenAI的智能体,港股的互联网龙头也在猛砸钱搞AI——上半年腾讯、阿里、百度合计投了1165亿元在AI相关的资本开支上,同比大增131%,带动云业务高速增长, 阿里云 上半年收入同比升22%,增速首次超越三大运营商。展望后市,随着美国芯片禁令松动,国内资本开支有望续增,四季度市场对互联网企业的关注会从“外卖战谁输谁赢”转向“AI能带来多少新增收入”,业绩预期自然会改善。
转机二:国内政策窗口期临近,中资企业盈利有支撑
港股里90%以上的净利润都来自中资企业,所以港股基本面最终还是要看内地经济。三季度末到四季度,是国内重要会议的窗口期,如果后续有更多财政支持政策出台, 内地企业 的盈利会受益,港股企业自然也会跟着沾光。
另外,资金面也有支撑:南向资金(内地投资者买港股的资金)还有不少增量空间,美联储如果后续降息,外资也可能回流港股。而且港股的不少资产很“稀缺”——AI周期下港股科技或是行情主线,估值处历史低位且后续基本面或边际改善;港股红利受益于政策强化分红+低利率,港股新消费、 创新药 资产较A股同样稀缺,下半年或也值得关注。
简单来说,今年港股的基本面虽然受外卖战短期扰动,但并没有“伤筋动骨”——中报里硬件、材料、医药、金融已经展现出强韧性,盈利预期里这些板块也在被持续看好。下半年随着AI赋能的叙事升温、国内政策发力,港股的业绩预期和资金面都会迎来改善。对普通投资者来说,不用太纠结于大盘短期的涨跌,反而可以关注“结构性机会”。
【相关ETF】
AI全产业链——港股通科技ETF基金(159101)
互联网龙头——恒生互联 网ETF(513330)
医药龙头——恒生医药ETF(159892)
T+0特别风险提示:跨境ETF实行T+0回转交易机制(即当日买入,在交收前可以于当日卖出),资金运作周期缩短,可能带来短期波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