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年末重新增配A股迎来契机?投资主线有哪些?十大券商策略来了

财联社11-23 19:47

十大 券商 最新策略观点新鲜出炉,具体如下:

 

 

中信证券 :当下风险提前释放给了年末重新增配A股/港股、布局2026年的契机

 

全球风险资产的波动表面是流动性问题,本质是风险资产对于AI单一叙事过于依赖,当产业发展速度(尤其是商业化)跟不上二级市场的节奏时,适当的估值修正也是一种纾解风险的方式。北京时间周四(11月20日)晚,美国非农就业数据的公布以及年内美联储降息预期的下修触发了高位资产估值的修正,市场对于北美AI基础设施可持续性的焦虑也因降息推后的预期而放大。AI拓宽商业化场景、成本端硬件让利、金融稳定风险上升迫使美联储提前降息都可能会打破当前僵局。在此之前,对A股而言,稳健回报导向的绝对收益资金持续入市在增强市场的内在稳定性,在增量资金越来越多的以左侧稳健型资金为主的资金生态下,A股/港股未来可能更多地像美股一样出现“急跌慢涨”,对需要增配权益的投资者而言,当下风险的提前释放给了年末重新增配A股/港股、布局2026年的契机。

 

从配置上看,应该更加关注资源/传统制造业的机会,重点关注的行业包括化工、有色和新能源等。企业出海依旧是打开利润和市值空间的重要方式,重点关注的行业包括 工程机械 、 创新药 、 电力 设备和军工等。站在高切低的视角来看,不拥挤的品种轮动(证券、航空、 白酒 、酒店、游戏等),或者直接增仓红利(银行、火电、石油石化)也是一种选择。不过,市场在迅速消化高估值品种风险的同时,也在迅速透支红利品种明年的空间,这给择时、轮动和高切低带来巨大的困难,因此只能眼光放长远去布局。

 

华安证券 :AI主线“至暗时刻”但长期信心坚定不移

 

市场逐步进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预期博弈窗口,当前仍缺乏明确方向指引或共识,叠加外部降息预期频繁扰动美股抑制风险偏好,市场整体延续高位震荡。

 

配置上,高切低现象继续但节奏难把握,银行本轮涨势近尾声、面临较大调整压力,市场机会迎来短期迷茫时刻,但趁着AI产业主线调整进行布局是良 好时 机,有业绩支撑领域也可布局,包括 储能 /电池、军工、存储、工程机械等。

 

国金证券 :打铁还需自身硬

 

国金证券表示,并不认为上周全球市场的波动是对宏观和产业的方向选择,相反市场应该思考中国市场未来机会的真正动能所在。过去半年全球看似轰轰烈烈的科技行情中,中国企业真正其中兑现业绩的,本身仍是在产业链中获得了需求爆发的传统制造业企业。未来在全球降息周期与财政主导共振下,实物资产和中国制造的产能价值才是中国牛市的基础。

 

配置推荐如下:第一,受益于实物资产消耗可能提升的上游资源(铜、铝、锂、油、煤炭),实物资产的补库需求或将恢复,关注油运;PPI回升下,中游行业机会逐步出现,基础化工,钢铁。第二,国内价格企稳、内需回升下的食品饮料、航空、 服装 。第三,中国作为全球产业链的“卖铲人”,优势产业在海外的变现:资本品(工程机械、电力电网设备、重卡)。

 

信达证券 :风格切换可能会越来越强关注低位价值板块

 

当下的判断:战术上,牛市的基础依然坚实,后续可能有盈利全面改善和资金流入共振拉长牛市时间。战略上,业绩空窗期、经济数据偏弱和海外市场调整均可能带来市场宽幅震荡过程中的波动。但年底到明年初仍可以布局政策或资金积极变化带来的上行机会。未来1年市场短期的波动可能来自于监管政策和供给放量速度。

 

配置行业展望:(1)金融(非银金融);2)电力设备;(3)机械设备;(4)周期(钢铁、化工、建材)。

 

中泰证券 :本轮科技行情远未结束在短期回调后有望延续

 

展望后市,中泰证券认为本轮科技行情远未结束,在短期回调后有望延续。核心原因在于,美股发生AI产业基本面逆转的可能性较低,后续仍会给予A股对标公司较大估值增长空间。从美股看,一方面,AI龙头业绩增长仍然强势。另一方面,美股上市公司回购也较大程度对冲了机构减持压力。在业绩高增和超大规模回购托底下,可能出现高位震荡和个股层面的内部出清,但与2000年那种“科技泡沫整体破裂”的系统性崩塌还相去甚远。就A股而言,当前AI板块行情的发展阶段,大致对应美股2023-2024年资金从硬件向应用扩散的时期,硬件基础设施行情已充分演绎,设备材料环节正在发酵,应用层面刚刚起步。这或意味着,AI行情远未进入尾声。

 

重点围绕四条主线做中期布局:1)港股科技龙头;2)AI技术革命带来的垂类应用;3)创新药与医疗AI;4) 高股息 资产配置,可延伸至固收+量化等稳健收益类产品。

 

兴业证券 :中国资产有望迎来修复

 

11月以来,受联储降息预期回落、“AI泡沫”言论影响,全球风险资产跟随美股同步调整,近期A股与港股的波动也随之加剧。但往后看,海外冲击影响下中国资产已调整出性价比,随着海外风险释放带来的情绪冲击逐步落地、消化,中国资产有望凭借自身独立逻辑迎来修复。

 

“以我为主”布局修复行情,景气预期是重要抓手。根据一致预测,明年高景气(26年预测净利润增速>30%)行业可以概括为AI产业趋势、优势制造业、“反内卷”、内需结构性复苏四条线索。对于科技成长板块,重视叙事转变和内部“高切低”带来的机会,包括AI端侧和 软件 应用(传媒、计算机、人形 机器人 、港股 互联网 )、创新药、军工。对于顺周期板块,重视当前估值合理、明年景气预期向好、估值修复可持续的方向,包括“反内卷”&涨价资源品(化工、建材、钢铁、能源金属、贵金属)、农业、新消费&服务消费( 休闲食品 、教育、出行链等)。

 

华金证券:短期继续均衡配置补涨的成 长和 低估值价值行业

 

年底消费行业可能有配置机会。一是复盘历史,年底消费行业表现相对占优,主要受补涨或景气上行等因素驱动。二是当前来看,今年年底消费行业可能有配置机会:首先,今年以来消费行业涨幅靠后;其次,年底消费旺季和提振消费等政策可能改善消费行业景气预期。当前成长行业中的医药、汽车、计算机、机械设备等情绪较低,电力设备、传媒等PEG较低;消费行业中的食品饮料、美容护理、社会服务等情绪较低。

 

短期建议继续均衡配置:一是成长中估值性价比较高的传媒(AI应用、游戏)、计算机(AI应用)、机械设备(机器人)、军工(商业航天)、医药等行业;二是可能补涨和基本面可能边际改善的消费(食品、商贸零售等)、大金融等行业。

 

申万宏源 :调整是也只是“怀疑牛市级别”

 

“怀疑牛市级别”的调整正在发生,但这个阶段更要坚定牛市认知。调整到位(核心赛道牛熊分界线附近)就是一个大级别的底部,可以等待“牛市2.0”。调整后,春季行情更值得期待:实现2035年中等发达国家目标,需要经济增长增速保持较高水平。25Q3经济偏弱,年底布局26年经济,“政策底”可能提前验证。科技成长短期性价比快速改善,机构投资者短期降仓科技,微观结构同步改善,科技成长也是春季板块轮动的重要环节。

 

2026年春季:政策底提前验证+周期涨价+PPI同比改善预期,顺周期可能是春季行情的基础资产,基础化工和工业技术等周期Alpha仍是弹性更高的方向。科技反弹寻找性价比率先出清的方向,重点关注创新药和国防军工。春季AI算力、存储、储能、机器人等也会有反弹机会。

 

浙商证券 :切勿盲目杀跌盯券商、等待弹性重扩张

 

本周受美联储年内降息预期减弱影响,全球股市明显下跌,A股亦未能“独善其身”。展望后市,考虑权重指数本周才“刚刚”跌破趋势线,且全球资本市场波动尚未平息,浙商证券认为短期仍有惯性调整、逐步收敛的需要。需要指出的是,随着四季度市场风格的“再平衡”,部分宽基指数的回调已较充分,在当前位置再无必要盲目止损。从更长周期看,浙商证券认为系统性“慢”牛仍未结束,并有望在调整后进入“二阶段”。

 

配置方面,基于“短期调整仍需时日,部分指数趋于到位,拉长周期慢牛仍在”的判断,我们建议:择时方面,切勿盲目跟风杀跌,持仓静待调整结束,以目前回调至年线上方且具有爆发力的券商板块作为“信号弹”,待券商启动时再度进行增配操作;行业配置和个股方面应区分处理,对于近期刚刚破位的高位标的不宜恋战,但对于相对低位板块(如券商、消费、地产、中字头基建等)和年线上方的低位滞涨个股则予以保留。

 

东吴证券 :资金主线有望向AI应用等方向切换

 

东吴证券认为本轮调整是外围因素与内生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全球流动性紧缩之下,A股难以“独善其身”;二是,海外“AI泡沫”焦虑、科技板块下跌,波及A股;三是,历史上A股Q4“结账季”博弈是常态。考虑到本轮指数回撤幅度在历年牛市同期中已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近期连续调整后继续下行的空间相对有限,维持观点倾向于判断11月之后市场调整会结束,并迎来春季行情的提前布局窗口。一方面是,岁末年初的流动性逻辑依然坚实。另一方面,2026年作为“十五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上半年以科技创新与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核心的政策主线有望进一步强化。

 

本轮春季行情在流动性驱动下,核心交易逻辑仍将围绕AI产业趋势的扩散展开,顺周期板块如地产链出现持续行情的可能性较低。具体建议关注两大方向:一是以AI应用为代表的全球科技产业趋势,包括下游应用AI+医药、AI端侧、 人形机器人 、 智能驾驶 、AI应用与Agent等;二是与“十五五”规划紧密相关、受益于国内政策支持的科技创新与先进制造领域,如氢能、核能、量子、商业航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