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近日印发《关于引导 保险 资金长期稳健投资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将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由“三年周期指标+当年度指标”调整为“当年度指标+三年周期指标+五年周期指标”,权重分别为30%、50%、20%;将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由“当年度指标”调整为“当年度指标+三年周期指标+五年周期指标”,权重分别为30%、50%、20%。
多位专家认为,建立科学的长周期考核机制将对市场产生长期积极影响,将推动险资从聚焦短期收益转向中长期投资,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降低市场波动,提升投资效能,进一步筑牢A股稳市根基。
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
对资本市场发展而言,进一步加强长周期考核将有效平抑非理性波动,为市场注入长期稳定的发展动能。
“通知出台后受到相关机构的普遍欢迎,因为其从制度层面解决了长期困扰保险公司及相关机构的核心问题。”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长金维刚表示。
金维刚认为,政策的关键在于突破了以往以自然年度为主进行考核的模式。改革将有助于其在产品设计、投资运营及应对市场波动等方面制定中长期策略。
在金维刚看来,政策将从根本上改变资金运作方式。“以往受制于考核机制,机构难以有效开展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往往被动追逐短期收益,导致投资行为短期化。这种模式不仅对市场造成冲击,也损害了投资机构的收益。现在通过适当延长考核周期,机构在投资时将更加理性,更注重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有利于A股市场的稳定发展。这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金维刚说。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金融系教授胡继晔表示,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将充分发挥保险资金耐心资本作用,助力实现“长钱长投”。
信安中国区首席养老金融专家孙博表示,对资本市场来说,降低当年考核比重,可以减少保险资金年度收益压力,减少短期交易,有利于增强资本市场稳定性。同时,目前险资投资权益资产比重在10%左右,加大长周期考核比重,也有利于进一步释放权益资产投资空间,为资本市场提供更多长期资金,发挥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作用。
提升投资效能
对保险机构而言,进一步加强长周期考核可有效提升长期资金对市场短期波动的承受能力,促使保险机构以更前瞻性的视野评估权益资产的内在价值,真正践行长期投资与价值投资的核心理念。
孙博认为,对保险资金来说,3年至5年长周期考核比重提升到70%,大幅度提升了保险资金风险容忍度,可以以时间换空间,通过长期持有权益资产获得合理收益,尤其是现在利率和资产回报率下行趋势下,这对提升保险资金投资回报率意义重大。
金维刚表示,对保险机构而言,进一步加强长周期考核可有效提升长期资金对市场短期波动的承受能力,促使保险机构以更前瞻性的视野评估权益资产的内在价值,真正践行长期投资与价值投资的核心理念。
“中长期考核下的投资收益状况将会有所改善。”金维刚分析,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延长考核周期本身具有降低风险的作用。短期考核容易在市场波动时扭曲投资行为——可能错失长线投资机会,或为完成考核指标而冒险博弈。因此政策调整实际上降低了风险。
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还将更好发挥保险资金“耐心资本”作用。通过挖掘优质投资标的,为新质生产力提供稳定资金,驱动产业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保险资金将进一步发挥长期投资优势,继续增持代表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优质资产,为 芯片 、 人工智能 、 大数据 产业等新质生产力提供稳定资金,驱动产业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胡继晔表示。
围绕进一步推动保险资金加大入市力度,孙博建议,完善保险机构内部考核机制,对投资团队的考核体系也要相应体现长期属性,鼓励投资经理进行深度研究,挖掘长期价值,薪酬激励体系与长周期资金考核相挂钩。完善资本市场生态体系,包括进一步鼓励上市公司分红,提升保险资金投资权益资产的积极性;加强上市公司治理,鼓励保险资金积极发挥股东作用,实现保险资金与上市公司双赢。“也要提升保险资金可投的权益资产比例,比如以不动产为代表的私募股权投资,能为保险资金提供更广泛的收益来源,进一步分散风险并增强组合的稳定性。”孙博说。
胡继晔建议,后续可进一步放宽考核期限。同时,机构应坚守契约精神,恪守忠实勤勉义务,不断提高投资管理水平,增厚长期收益。